英國媒體人抨擊美媒打壓言論自由遭報復 總統辯論激辯通烏門 by 李熱葵2020-10-242020-10-24 美國大選「電腦門」事件擴大延燒,左傾的美國主流媒體試圖保持沈默未果,開始從冷處理過渡到涼處理,不過向來以敢言著稱的英國媒體人摩根按耐不住,在美國福斯新聞頻道的「塔克卡爾森今夜秀」抨擊美國媒體。摩根表示,記者不論個人立場如何,都有義務進行公平的報導,並調查具潛在重要性的主張,以分辨其真實性。
美國網路安全警報:俄羅斯駭客入侵企圖介入大選 by 王雪俐2020-10-242020-10-24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網路安全及基礎建設安全局(CISA)於10月22日發布的一項聲明警告,近來美國地方政府及航空網路遭到駭客的攻擊,應該是衝著美國總統大選而來。美國聯邦政府將矛頭指向一個俄羅斯的駭客團體,該團體以攻擊能源企業聞名,「已經對相當廣泛的美國標的展開攻擊」,其中包括「數十個」州政府及地方政府。
委內瑞拉油輪傾斜 溢油威脅籠罩南加勒比海 by 李熱葵2020-10-242020-10-24 委內瑞拉和千里達之間的帕里亞灣有一艘2019年1月起就停泊灣內的委內瑞拉油輪,現在船身出現明顯的傾斜,若是船上的8千萬加侖原油溢流入海,將掀起一場海洋浩劫。根據當地政治及運動團體的指稱,這艘名為納巴利瑪號的油輪是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和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合資,船上載有130萬桶原油,油量比知名的1989年阿拉斯加港灣溢油事件還要高出5倍。
紐郵披露拜登父子醜聞 遭推特臉書封鎖限制 by 王雪俐2020-10-172020-10-17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及其子韓特的國際政商關係是本次美國大選的熱門議題之一,也是川普陣營攻擊的重點,不過拜登始終否認自己舉止不當。本月初《紐約郵報》的一則報導引述拜登的發言,拜登宣稱「從來沒有跟兒子談過他在海外的生意」,隨後將矛頭指向川普並告訴記者「你應該去問川普為什麼要跟外國領導人通電話,試圖恫嚇外國領導人」。不過自10月14日起紐約郵報所揭露的證據打臉拜登說詞。
華裔澳人處境劣化 在參院聽證被要求公開譴責中共 by 李熱葵2020-10-172020-10-17 隨著政治軍事及經濟上對中關係急遽惡化,澳洲政界也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排華或疑華現象。週三(10月14日)有三名華裔澳人出席澳洲參議院的聽證會,被對中立場強硬的參議員阿貝茨(Eric Abetz)提出一個問者不認為「困難」,但三名證人感覺很困難的問題。阿貝茨問道:「是否願意明確的譴責中國共產黨的獨裁統治?」
人權迫害國入人權理事會 川普譏:下個輪到伊朗? by 李熱葵2020-10-172020-10-17 週二(10 月 13 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 47 的總席次中的 15 席進行改選,當選國中赫然包括中國、俄羅斯、古巴、巴基斯坦及烏茲別克等人權紀錄惡劣的國家。美國《國會山報》的相關報導指出,這個選舉結果引發人權團體的關切,認為這些迫害自由的國家入選,已然危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合法性。
美智庫:不論誰當選總統 台灣都是美國重要夥伴 by 王雪俐2020-10-172020-10-17 週三(10 月 14 日)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 DDG-52)航行通過台灣海峽,中國海軍旋即公開譴責華府在台海兩岸緊張高升時刻「製造麻煩」。台灣顯然是當前美國大選的議題之一,葛來儀認為,拜登當選的話,美台關係可能會有不同的做法,有些作為可能不像川普任內這樣明顯,但台灣必然還是美國的重要夥伴。
阿爾登防疫成果斐然 工黨有望贏得紐西蘭大選 by 李熱葵2020-10-172020-10-17 紐西蘭即將於週六(10 月 17 日)舉行國會大選,目前執政的工黨能否拿下多數,將決定現任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能否贏得第二次任期。全球觀察選舉的媒體幾乎一致同意這次大選堪稱紐西蘭人對阿爾登防疫成果的評分,而多數觀察家都相信阿爾登應該能夠獲得選民的肯定。
美國安顧問:實力創造和平 台灣應提高國防預算 by 李熱葵2020-10-102020-10-10 2020年10月7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在內華達大學演講,被當地報紙《拉斯維加斯評論日報》形容為是在「宣揚美國外交政策」。該報的評論其來有自,因為歐布萊恩在演講中強調,美國的外交政策在川普總統任內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今推崇「美國優先」原則(America first),亦即要以美國人民的安全和權利為第一考量。
美學者:大選結果不影響美台關係 已無戰略模糊空間 by 王雪俐2020-10-102020-10-10 美台中關係是這一次美國大選的焦點話題之一,面向相當廣泛。瑪莉華盛頓大學教授范麗莎接受專訪時指出,這一屆的美國國會通過了六項惠台法案,並經川普總統簽署生效,今年國會又公開表揚台灣的防疫成績,並加碼對台軍售,這些都是具有跨黨派共識基礎的行為。范麗莎認為,不論 11 月大選之後是誰入主白宮,國會對台灣的整體態度應該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