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走揣,咱的所在」 以藝術與自然力解讀台灣身世 —— 陳澄波百三特展

為紀念陳澄波先生 130 歲冥誕,國立台灣博物館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即日起至 2025 年 5 月 11 日止,在台博館鐵道園區舉辦「陳澄波百三特展」,展出八件陳澄波原畫,而為了讓觀展者可以隨著畫作的足跡與博物學的觀察剖析,窺探大自然對台灣島嶼的影響力及多樣性發展,策展單位更專程前往日本山口縣立美術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借來了《東台灣臨海道路》與《山居》這兩件陳澄波重要的畫作。 Read More

4 weeks ago

影像教育與國安危機:佩姬・阿維許的台灣啟示

今年第三十一屆女性影展展出焦點影人佩姬.阿維許(Peggy Ahwesh)展出這位實驗電影大師部分 1985 到 2017 的作品,其中內容包羅萬象,而且手法多元,既有膠卷也有數位,既有文化也有粗野,既引用拉岡也嘻笑怒罵,你很容易發現她的魅力,特別時她的作品總是充滿著自娛自樂的歡喜哪怕帶著對某些既成權威的嘲諷亦然。 Read More

2 months ago

【報呱全世界】EP212 情色或藝術?從李石樵的「橫臥裸婦」談起  ft. 蔡潔妮

很多人都提過,台灣特有的「華國美學」實在醜爆傷眼,但偏偏又不積極推廣「台灣美學」,如今看來,是不是大家連如何建構「美學思維」都不懂呢?在這個事件之前,你認識畫家李石樵嗎?你知道新北市三峽有一座李梅樹紀念館嗎? Read More

8 months ago

【報呱全世界】EP124 以台灣傳統信仰藝術講述在地故事 ft.《拚場》黃弘杰

本集特別來賓是《拚場》文字主編黃弘杰,他將帶來這個藝術團體的理念和作品解析。《拚場》在新舊文化撞擊中,實踐並呈現藝術與台灣的獨立精神。當台灣傳統信仰講述的不再是中國的忠孝仁義,而是傳頌台灣歷史重要人物的故事,轉型正義裡重要的台灣認同就變得如此清晰明瞭。 Read More

2 years ago

高雄輕軌「移動式花燈」網路論戰 李惠仁:看不到窗外 有置身燈籠裡的壓迫感

2022 年台灣燈會於高雄登場,為呼應「聚光台灣 高雄發光」的燈會主題,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邀請德國柏林藝術團隊 TAPE THAT,以特殊的蓄光膠帶包裹高雄輕軌列車,為今年的台灣燈會打造移動花燈。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表示,此次設計讓搭乘輕軌的民眾可以看到外面的地方,只剩下駕駛艙的窗戶,或許當初使用網點印刷,車裡的人就不會有這種困擾。除非,設計者是故意讓車內乘客有一種置身燈籠裡的壓迫感。 Read More

3 years ago

為什麼藝術史書寫低估了莊世和?

台灣的抽象畫發展甚早,早在 1932 年第六回台灣美術展覽會(1932),西洋畫部已經出現了一件,那是本地藝術家黃集榮的作品;莊世和在戰前就投入抽象繪畫的創作,為推廣前衛藝術的理念,他同時努力於筆耕,戰後「國語」更替,他還請了母語為中文的朋友幫忙訂正修改再發表。有著如此先驅地位,他日後或許會被尊稱為台灣抽象畫之父,但事實上,莊世和的地位、聲望、影響力都與其投入遠遠不成比例。 Read More

4 years ago

「再繪蒙藏」展現蒙藏之美

由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辦的「再繪蒙藏-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現正於蒙藏文化館展出。本展涵蓋了臺灣不同時代21位藝術家共48件作品,展現臺灣當代多元活潑的創作能量。 Read More

5 years ago

臺灣3位藝術家參加Hybrid當代藝術博覽會 獲熱烈迴響

臺灣3位藝術家:連建興、謝宛儒及江盈臻參加第4屆Hybrid當代藝術博覽會,獲得熱烈迴響。 Read More

5 years ago